日韩综合n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香蕉_麻豆免费观看视频_免费日韩三级电影 - 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英文  English
400-6162-053
網站公告:

本公司主要產品:智能角閥、智能閥專用充裝槍、智能芯片模組、管理云平臺(含云呼叫中心、來電彈屏、微信訂氣)、智能配送系統(管理后臺、配送app)等。

新聞動態 >> 返回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

【兩會直擊】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涉及的能源,一目了然!

更新時間:2018-03-07 09:28:13點擊次數:3355次字號:T|T

兩會能源新聞看點

1、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正穩步扎實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工作

2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涉及的能源 一目了然

3、煤、電、油氣、新能源汽車:同上政府工作報告,冷暖甘苦各不同

4、兩會直擊 清潔能源發展跨界加速

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正穩步扎實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工作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36日舉行記者會,針對前一段時間中國北方一些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問題,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回應稱,這個冬季采暖季有驚無險,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平穩地完成了保供保暖工作,正組織協調各方面力量穩步扎實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工作。

以下為何立峰發言實錄: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以及主要供氣企業,也就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還有相關的供氣單位,和保供保暖任務比較重的一些地區,我們日夜兼程,密切合作,采取了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應對了剛才您所說的氣荒問題。今天是36日了,氣溫已經逐漸回升,我們可以比較有把握的說,這個冬季采暖季我們是有驚無險,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平穩地完成了保供保暖工作。

這次的一度供氣緊張,也確實暴露出我們在天然氣產、供、儲、銷方面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的問題。所以,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正在組織協調各方面力量,穩步扎實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工作。我們按照近期、中期、遠期這樣來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涉及到比較大的動作,我們正在組織力量深入研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穩步地分階段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更好實施相機調控、精準調控、定向調控。 

新聞來源:中國網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涉及的能源 一目了然

  3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無所不能從報告中挑選出能源發展大環境,今年重點工作對能源發展有影響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同時梳理了5年來涉及能源的成績,可以看出能源發展前后的延續關系。

歸納起來,涉及能源的內容體現在新能源汽車、綠色制造、去產能、降成本、治理污染等方面并加強城市化中的基礎設施建設。下文從政府工作報告直播的文字中錄得。 

    2018年能源的經濟大環境

   1、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穩中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宏觀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各類風險有序有效防控。

  2、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要聚力增效。今年赤字率擬按2.6%安排,比去年預算低0.4個百分點;財政赤字2.38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55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8300億元。調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國經濟穩中向好、財政增收有基礎,也為宏觀調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間。今年全國財政支出21萬億元,支出規模進一步加大。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10.9%,增強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財力。 

去產能、降成本、綠色發展同步,國企做大做強 

3、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

繼續破除無效供給。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等法規標準,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今年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不合理的堅決取消,過高的堅決降下來,讓企業輕裝上陣、聚力發展。

4、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強霧霾治理、癌癥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

5、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制定出資人監管權責清單。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改革試點,賦予更多自主權。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優化重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持續瘦身健體,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制度。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讓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盡顯身手。

治理污染、生態扶貧、改善供水、供電基礎設施

 6、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強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加大精準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深入推進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

實施重點流域和海域綜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體。加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完善收費政策。

7、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改善供水、供電、信息等基礎設施。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有序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完善配套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加強排澇管網、地下綜合管廊等建設。

8、積極擴大消費和促進有效投資。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今年要完成鐵路投資732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資規模達到1萬億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376億元,比去年增加300億元。

落實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措施,在鐵路、民航、油氣、電信等領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項目,務必使民間資本進得來、能發展。

9、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深化機構改革,形成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5年來取得的成績一覽

1、五年來,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財政收入從11.7萬億元增加到17.3萬億元。居民消費價格年均上漲1.9%,保持較低水平。城鎮新增就業6600萬人以上,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就業。

2、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好轉。制定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個十條并取得扎實成效。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數減少一半,森林面積增加1.63億畝,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近2000平方公里,綠色發展呈現可喜局面。

3、五年來,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產能基礎上,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加大去產能力度,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予以支持,用于分流職工安置。退出鋼鐵產能1.7億噸以上、煤炭產能8億噸,安置分流職工110多萬人。

4、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優化投資結構,鼓勵民間投資,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強基礎、增后勁、惠民生領域。開工重大水利工程122項,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

5、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國企國資改革扎實推進,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兼并重組、壓減層級、提質增效取得積極進展。深化能源、鐵路、鹽業等領域改革。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

6、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著力實現合作共贏,開放型經濟水平顯著提升。倡導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發起創辦亞投行,設立絲路基金,一批重大互聯互通、經貿合作項目落地。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高鐵、核電等裝備走向世界。新簽和升級8個自由貿易協定。

7、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著力治理環境污染,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重拳整治大氣污染,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30%以上。加強散煤治理,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排,71%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

8、優化能源結構,煤炭消費比重下降8.1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3個百分點。提高燃油品質,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00多萬輛。

新聞來源:無所不能

煤、電、油氣、新能源汽車:同上政府工作報告,冷暖甘苦各不同

35日上午,上屆中央政府的最后一份工作報告公之于眾。

《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可謂一字千金。偌大國家,工作紛繁復雜,政府工作報告能有提及,對行業影響重大。

在今次近20000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直接提及能源之處并不很多,但是煤炭、電力電網、油氣、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 車,仍然出現在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及他們時,所用之語各部相同,其中暗含的滋味,需要從業人員仔細揣度。能源圈公號亦試圖依據自己的理解,與圈中人共同體味其中深意。 

能耗:不是噩耗,是壓力

政府工作報告在開篇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提及和能源有關第二個關鍵詞是能耗

過去五年中,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以上。

對于很多能源人來說,整個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似乎與我無關。實則不然。GDP增加,能耗降低,意味著能源消費強度的降低。簡言之,就是能源需求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說到這里所有人就明白了,能源供需形勢發生了變化,能源生產再也不像過去那樣賺錢

更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工作報告對2018年工作的建議指出:今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還要下降3%以上。雖然能耗下降一部分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的,但是這對能源企業而言,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反之,對于節能企業,倒是一個利好。 

電網:受到表揚

電網是第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當做工作成績被提及的能源行業。具體表述是——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

看到這一段,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企業該會笑了。

不過不要笑得太早,2018年,電網的收入可能會下降——

政府工作報告建議:2018年,要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同時,由于還要繼續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改善供水、供電、信息等基礎設施,農村的電力投入還將持續加大。

有報道稱,2017年,僅國家電網就通過各種方法降低了電費700多億,看來,今年任務依然很重。

煤炭:去產能,去產能

煤炭是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及較多的詞——

在過去五年工作回顧中,煤炭首次被提及:

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加大去產能力度,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予以支持,用于分流職工安置。退出鋼鐵產能1.7億噸以上、煤炭產能8億噸,安置分流職工110多萬人。

到了2018年工作建議,煤炭再次被提及:

繼續破除無效供給。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等法規標準,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今年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對于煤炭而言,去產能是核心。煤炭去產能不但會影響煤炭企業、煤炭產業從業人員,也會波及煤電產業。然而,環境壓力、碳減排的承諾、能源結構轉型,都要求中國必須這么做。

煤炭去產能,體量大、波及面廣。2017年,因為煤炭去產能導致了一波煤炭價格迅速上漲,一些煤電企業叫苦不迭。煤炭去產能的同時,還需要審時度勢,進行煤電等產業的系統性改革。 

 電:小煤電,請哭吧

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小型煤電機組給出一句硬邦邦的話:

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誰要哭了誰知道。 

核電:國家名片

在過去五年中,核電一直被當做國家名片,被推向世界舞臺。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核電與高鐵一樣,被當做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內容,走向世界。

但與高鐵相比,核電仍稍遜一籌。在李克強總理的報告中,高鐵網絡和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一起,被視為引領世界潮流,這高度,沒誰了。

2018年政府工作建議中,核電沒有被再度提及——小失落。

新能源:最風光在汽車

在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汽車是最風光的產業:

 被提了三次。史無前例吧?

一次是,新能源汽車被與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材料等產業一起,被當做是過去五年中國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亮點。

這還不夠。新能源汽車第二次被提及,是被視作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之選。具體表述為: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

 這還還還不夠。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領域將對一部對外開放: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

這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滿滿都是愛啊。比亞迪是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之一,今天上午1028分,該股股價異動,迅速上揚。截至收盤,該股漲幅達到3.58%35號,新能源汽車果然

油氣:還需要改革

油氣行業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領域,但是,在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卻有點樂不起來

過去五年,是中國能源領域改革的重要時間段,但是油氣改革屢屢被提起,屢屢提的都是要改革。今年也不例外——

在鐵路、民航、油氣、電信等領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項目,務必使民間資本進得來、能發展。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如是說。

能源圈理解,在過去五年成績單上,油氣沒有出現;在2018年工作建議上,提出務必突破。這種措辭,實則是對油氣領域改革緩慢、深度不夠的一種批評。

唯一可以欣慰一點的,是過去的油品升級。總理說:過去五年,燃油品質提高 

能源業:壓力增加

政府工作報告總覽全局,能源作為經濟的一個部門,不可能說那么多。但是通篇閱讀這份政府工作報告,感覺整個能源行業壓力很大:節能,減排,治理霧霾,處處都與能源行業相關;供給側改革,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個個都涉及能源企業。

 沒別的,要想上下一屆政府的工作報告,能源人還真需要好好想一想、認真動一動、大膽改一改。

新聞來源:能源圈

兩會直擊 清潔能源發展跨界加速

 34日,世界聚焦北京,北京正式進入兩會時間。

會議伊始,清潔能源就成為當之無愧的兩會熱詞。從百度宣布無人駕駛電動車今年量產,到國家電網提出將打造高度電氣化、綠色宜居的雄安新區,再到三峽集團宣布將在兩年后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公司,全民關注清潔能源的熱情十分強烈,清潔能源發展邁上跨界加速新征程。

全民關注全民共治,奠定快速發展基調

全國政協委員,玉克賽克·西加艾提代表家鄉人民鄭重建言:希望國家支持氣化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幾乎同一時間,安徽代表團集體提出18件建議,其中第12件就是關于盡快建設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安徽支線。從西北邊陲小城到快速發展的中部大省,目標一致,需求相同,都期望加快發展天然氣,替代煤炭資源,實現能源結構的迭代升級。

全民關注清潔能源發展的背后,是我國面臨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困局。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我國目前存在另一種意義上更為嚴峻的貧困,就是空氣貧困、環境貧困和生態貧困。

破解困局,呵護綠水青山,我國政府的行動堅定有力。3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國將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擲地有聲地回應了人們對清潔發展的新需求。

在今年兩會上我們還看到,從政府到企業,從全民關注到全民共治,更多清潔發展的理念轉化為行動。除了百度等身影頻現、非能源企業的跨界動作頻繁之外,許多能源企業也行動起來,擔綱綠色責任,引領清潔新風尚。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表示,國家電網正在加快清潔能源步伐,提高電能的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全國政協委員、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盧純表示,三峽集團將在2020年建成全球規模最大、世界一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在中國清潔能源的轉型升級中發揮帶動作用。

破瓶頸除制約,加快發展還需通三關

以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標志的新一輪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范圍加快推進。清潔能源前景可期,但快速發展還面臨著諸多瓶頸制約。在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提出清潔能源發展尚需通三關,一是技術關,二是市場關,三是認知關。圍繞促進清潔能源跨越式發展,大家紛紛建言獻策。

舒印彪表示:風光等新能源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特征,給電力系統平衡調節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新的巨大壓力,加強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推進電網技術升級成為必然選擇。

2017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上年增長14%,但棄風率為12%,棄光率為6%。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綠色電力生產國,我國仍面臨市場化程度偏低、綠色電力的市場交易渠道不通暢等問題,他的提案就與此相關。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書福的建議也提出推進甲醇汽車市場化,發展液態陽光經濟

盡管社會各界已經基本形成對清潔能源的共識,但仍然欠缺消費動力,這體現了深層次的認知不足。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表示,核科學技術是人類20世紀的重大發現,我國應設立科學日,繼續加強科普,提高公眾對核電的認識水平,降低公眾恐懼,更好地發展利用核能。

變身清潔能源,煤炭、石油迎新契機

在熱切擁抱清潔能源的同時,也應理性看待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角色和作用。專家指出,我們要客觀公正地看待各種資源,在定義是否是清潔能源時,不應只看出身,而是要看它最終的排放。考慮我國未來能源結構調整時,也要充分依據能源稟賦的現實情況,聚焦化石能源清潔化,把握煤炭和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契機。

今年兩會上,類似的理性聲音增多了。特別是煤炭領域的代表,集中表達了煤炭清潔化、尋求新發展的心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陳進行表示,新時期的能源發展,火電的保供、托底、讓路三大作用不可或缺。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凌文表示,目前潔凈煤技術已經成熟,無論是電煤、鍋爐煤還是散煤,在技術上都有污染防治解決方案,不會排放致霾物質。

相信當煤炭、石油能夠實現清潔化,并且保持價格低廉,就具備了核心發展優勢,同樣能在呵護綠水青山的過程中做出應有貢獻。

能源的迭代升級是復雜系統工程,是一場浩大的持久戰。正如全國政協會議新聞發言人王國慶所說,只要全社會思想上高度重視和行動上鍥而不舍、馳而不息,我們對打贏藍天保衛戰就信心滿滿。

新聞來源:中國石油報

 

轉載自“燃氣爆炸”公眾號 (編輯:aisim-mosw)
0 條評論
不想登錄?直接點擊發布即可作為游客留言。

聯系人:謝經理    伍經理    李經理    阮經理

電話:400-6162-053


軟件&運營:張經理    莫經理    李經理

電話:400-6162-053


座機:400-6162-053

地址:深圳市龍華新區南通邦高新產業園B棟